- 徐健;李嘉奇;
改革开放精神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是一个层层递进、动态发展的哲学系统。在生成论层面,其融合了理论、文化、实践与现实诉求等多方面要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内在支撑,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滋养,是回应时代挑战的实践选择;在认识论层面,解放思想成为突破传统认知的起点,实事求是贯穿真理观念的实践检验,创新思维展现勇于探索与突破的品格,开放认知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跃升,共同构成其思维模式与认知结构;在本质论层面,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主体性,理论与实践互动体现实践性,从封闭到包容展现开放性,在社会的不断变革中呈现创新性;在价值论层面,改革开放精神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哲学实践,是重塑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的内在逻辑,是引领社会思想进步与价值共识形成的精神力量。从生成论、认识论、本质论、价值论等视角全方位、全过程阐释改革开放精神的丰富内涵、逻辑理路与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025年03期 v.24;No.131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邓晶晶;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凝聚共识工作。人民政协发挥凝聚共识功能大致经历了创建凝聚共识政治载体、打造凝聚共识政治平台、规范凝聚共识制度途径、推进凝聚共识制度定型等发展阶段。人民政协凝聚共识职能的确立是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政治组织的性质使然,是团结民主工作主题的任务使然,是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使然。从政治方向、制度保障、原则遵循、主体能力、工作方式等多方面探究凝聚共识的实践路径,有利于新时代人民政协充分发挥凝聚共识的独特制度优势,完成“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新任务。
2025年03期 v.24;No.131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齐艳霞;徐晓航;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特质。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的逻辑架构,是从根本上把握人民性特质、回击西方对中国式现代化错误性解读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是一个有机的逻辑整体,以“人民主体”为逻辑起点、“五位一体”为逻辑进路、“人的现代化”为逻辑旨归,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当中,深刻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以人本逻辑实现对资本逻辑超越的问题。当前,面对“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只有立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事实,从逻辑架构上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这一根本特质,才能在走好中国道路的同时,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提供价值遵循和经验方法。
2025年03期 v.24;No.131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